全国服务热线:13868690070

新闻资讯

奉化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竹碗、竹椅、竹桌……走进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示厅,上千种精致的竹制品让人眼花缭乱。公司董事长王剑勤和记者说,经过近40年的发展,士林人不断“解锁”竹子的层层密码,走出了一条绿色富民的发展道路,而每一件竹制品背后都凝聚着士林人的工匠精神和优良历史传统文化。

  “桌台上的12颗钉子体现中国人说话做事好比‘板上钉钉’,用桥梁构型设计的桌脚和拱杆,蕴含着企业将连接四海,一起发展的理念……”在展示厅,主题为“桥桌”的竹制品由于造型独特,瞬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竹制品曾在2018年世界竹藤大会大放异彩,吸引国内外参观者驻足观赏,由于设计理念蕴含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被组委会指定为中国馆专用桌。

  从一家山区木材厂发展至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外向型企业,士林工艺的竹制品在世界舞台上多次亮相。“在今年举行的世界森林大会中,我们作为中国竹制品企业发表演讲,当主持人念到‘中国代表’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王剑勤眼里,每一件竹制品都凝聚着几代匠人的工匠精神,传承至今,公司在做强产业的同时,还应当肩负起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职责,让竹制品成为文化对话的重要载体。

  目前,士林工艺年生产各类竹制品1000多万件,85%产品销往美国、德国、瑞典等国际市场,去年年销售额近3亿元,出口额达3500万美元,占宁波市竹制品出口额一半以上。王剑勤说,自己不仅是一名企业人,更想成为一名工匠人,在竹制品的设计上锐意创新发展,在文化交流上积极作出贡献。

  在士林工艺下属的竹韵家居用品生产车间,每天约有50吨竹板材运到工厂加工成竹制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形成的竹废料将被做成竹炭,“全竹利用”的概念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更减少了环境污染。

  近年来,士林工艺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建立“院士工作站”,成立竹子研究机构——宁波市中林竹子研究院,不断研究竹子深加工,目前拥有各类专利90余项。同时投入1800余万元更新改造生产设备,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并在同行业中率先应用机器人、工业数字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等智能加工设施,以及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及软件,低碳、环保、绿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竹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大有可为。”王剑勤和记者说,竹材用途广泛,企业在“以竹代塑”领域持续深耕,创新竹产品用途,目前已经开发竹制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领域。

  今年11月,四年一届的世界竹藤大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发布“以竹代塑”倡议,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代表将齐聚一堂,士林人再次受邀参加。“这是国际上对我们产业的认可,而对未来发展来讲,是挑战更是机遇。”王剑勤表示,如今世界各地能源日趋紧张,保护自然环境刻不容缓,竹产业的发展与当下“双碳”减排目标高度契合,由于竹子有较强的固碳能力,且生长周期短,后续还将加大技术探讨研究,深耕“双碳”新赛道。

  从一家山区木材厂走向世界,在90后王骁晴眼里,父亲王剑勤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竹产业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没有前辈的经验指导,只能不断跌倒,不断站起来,靠着像竹子一般坚韧不拔的精神走到现在,如今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王骁晴说,目前公司共有员工650人,平均岁数36岁,是家年轻且充满了许多活力的企业。

  近年来,士林工艺奋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优异的竹制品得到普遍关注和认可。竹不富民羞成业,王骁晴一直记得父亲说的这句话。“我出生在大堰,哪怕走得再远,都是大山里的孩子,所以一直希望在发展竹产业的同时,能带动当地村民收入。”王骁晴说,竹林资源丰富的地方都在偏远山区,当地村民收入偏低,将原材料工厂放到与基地更近的地方,带动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士林工艺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立足本地资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用,收购农户毛竹,提供就业岗位,对改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当地优势资源、提升农民收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企业通过内培外植、横向拓宽、纵向深化,先后扶持了省内外10多家竹制品加工公司配套协作,实现了一竹多用、综合开发的奋斗目标。

Copyright © 2014-2022 ray雷竞技app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