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3868690070

新闻资讯

巡礼2023丨威海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精致城市建设、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建设、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四个主攻方向,聚焦高水平发展这个第一个任务,大抓经济,埋头苦干,努力塑成新优势,全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为充分展示我市大抓经济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今起推出“巡礼2023·威海高水平发展这一年”专题报道,回望2023年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展现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的新成绩、新亮点,激励全市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高水平发展的新篇章。

  这一年,产业集群实力更强,产业链韧性更大。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医疗器械)成立;商用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首登“国榜”;10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展翼齐飞。

  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建造的高端客滚船交付芬兰。“威海制造”加速驶向全球。

  这一年,“威海智造”在全国叫响。威高“妙手”手术机器人完成全国首例“量子远程手术”;威海广泰地面装备为国产大飞机C919保驾护航;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的高端客滚船驶进欧洲海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从始至终保持全省第一,产业“数智”赋能,逐“绿”而行。

  这一年,710家“单项冠军”“小巨人”“瞪羚”“独角兽”在细致划分领域里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未来机器人“国造国配”深海装备出征中国南海进行海试和科考;威硬工具用0.001毫米级别的精度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2023年是一个奋勇前行的拼搏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带领全市上下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勇争一流,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筋强骨壮”,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在宝威新材料的智能车间,自动铺丝机精准有序地进行铺放,生产出的碳纤维将用于航空航天部件。

  宝威新材料的智能车间内,自动铺丝机精准有序地进行铺放。企业今年启动建设二期项目,研发生产“空天海”装备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作为全球碳纤维产业的第一家“黑灯工厂”,宝威新材料在一期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增资扩产,启动建设二期项目,研发生产“空天海”装备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一组数据,折射出威海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运行状态趋势: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1—10月份,规上工业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

  作为宏观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稳增长任务艰巨。

  时间拉回到2023年1月5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提振信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把经济抓上来”的强烈信号,提出“既要看到困难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又要看到向好形势、坚定发展信心”。这是对形势科学、客观、准确的判断,也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底气。

  牢固树立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这次会议明晰了抓好产业培育、企业膨胀、招商引资、有效投资、科学技术创新、内需消费、外资外贸、园区建设等工作的发展路径,凝聚了齐心协力抓经济、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开年就开跑。“新春第一会”2023年工作动员大会擂响了全市高水平发展的奋进鼓点,号召全市上下埋头苦干、大抓经济、踔厉奋发、勇争一流。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我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意见》,同步出台若干具体政策,形成“1+N”政策体系,围绕产业、企业、项目、园区、科技、服务等六大主攻方向以及政策保障、机制引导等方面提出58项明确措施,努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各级各部门积极作为、协同施策:聚焦行业发展,分别制定实施稳增长工作方案;鼓励企业成长,出台促进企业扩张激励办法;推进“智改数转”,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涉企服务,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为方便企业用好政策,先后四轮更新“惠企政策集成卡”……政策举措相继落地,广大企业一同努力,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得益于政策支持,天力电源很快享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节省的1500万元税务成本投入研发,有效缓解了金钱上的压力;得知德善食品谋划上新项目,临港区工作人员跟踪服务,多次邀请专家现场精准指导,力保现场核查一次通过,缩短企业取证时间。

  今年,类似这样的助企案例频频出现。截至目前,企业大走访活动已累计收集企业诉求1538个,推进办结1537个,办结率达到99.9%。

  “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企业的关心,也感受到政府真心实意想帮我们解决困难,更感受到机关干部务实的作风。我们肯定快速推进项目,把企业做强做大。”在多部门协同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后,一封来自安然纳米的感谢信,道出了公司发展的获得感。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激起了蓬勃的发展形态趋势,极大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发展信心。

  荣成歌尔科技、富泰华精密2家企业获得全省一季度“开门红”奖励资金。“全球隐形冠军”马夸特持续“加码”威海的故事也在今年进入了新篇章,随着二期项目投产,产品将打入保时捷、奔驰、奥迪等品牌供应链,企业今年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7亿元。

  企业创业兴业的信心更为坚定,扩大投资的意愿更为强烈。截至目前,全市282个市级工业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98个项目建成投产。

  稳扎稳打,一路向前,工业经济交出的“答卷”沉甸甸、分量足,大大增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底气和后劲。

  2023年,我市产业集群实现两个“第一次”——文登区商用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威海市医疗器械产业和青烟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威海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朝着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创新高地进发。

  产业链发展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十条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992.5亿元,同比快速增长。

  威海八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产业链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加速前行。

  发展产业集群,威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这里工业体系完备,是全国重要的轮胎、地毯、渔具、医用耗材、海洋食品、特种船舶、机电工具、打印设备、碳纤维等产品的生产基地。“中国钓具之都”“首批国家船舶出口基地”“首个国家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这些既是威海产业的成绩,更是未来发展的底气。

  如何将底气转化为新优势,提升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威海选择的“打法”是——做大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强链上企业配套协作,提升集聚发展水平。

  冬日渐寒,威士捷房车各条生产线依旧繁忙,新下线的不同系列房车依次排开,等待发往全国各地。距其不远处,威海天润工业各生产车间也正开足马力赶订单。眼下,以天润工业等为“链主”的文登区商用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100多家配套企业精诚合作、融通创新,润通橡胶、双力板簧等纷纷上新项目,推动“威海造”商用车优势更强、品牌更响。

  一台房车,本地配套率可达90%;一台打印机,配套企业在1.5公里半径内辐辏。威海产业集群不仅做到了在地理空间上把配套企业集聚起来,更关键的是,企业之间构建起亲密无间的关联与协作,形成“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抱团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生态。

  今年,威海市预制菜产业联盟、汽车产业联盟先后成立,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紧紧“链”到一起,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我市坚持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产业链招商、创新驱动等落实到具体事项和项目中,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慢慢地加强产业集聚度。

  今年5月,在威海召开的中国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上,8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威海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10月,我市又在山东省碳纤维产业链推进大会现场,签下12个高性能纤维及复材产业链项目,入驻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

  新项目纷至沓来,产业链不断扩容,这背后,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的“虹吸效应”愈发明显。威高集团承担建设的全国唯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医疗器械)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验收,全国首个医疗器械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正式落户威海,吸纳全国72家产业链上下游机构为共建单位,集中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推动制定各类标准120余项,为集群内企业创新提供了更高能级的平台。

  坚持发展要素围着集群转、项目资源追着链条走,“链长+专班”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一年来,“链长”带头深入一线,把办公会开到企业现场,推动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建立政企24小时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及时了解、定期收集链上企业建议和诉求;常态化开展“双走进”“融链”行动等产业对接活动,帮企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通过“一链一策”,精准政策加持,产业营商环境不断有化,产业生态充满活力。

  在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生态养殖区,渔民驾驶渔船、舢板出海作业(无人机照片)。

  在乳山华信食品,冻鳕鱼片等产品流水般走下生产线,打包发往北美、东南亚等地市场。今年,企业整合研发技术、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资源,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产品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预计全年可实现出口量2600吨,出口额约1600万美元。

  荣成石岛一家海洋食品加工公司正在进行出口食品深加工。我市海洋食品加工业不断扩链延链,海洋预制菜产业实现集聚发展。

  从渔业养殖到冰冻海鲜,从初加工鱼罐头到走向百姓餐桌的鱼头汤,我市海洋食品全链条正在加速形成。今年1月至10月,海洋食品产业链规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65亿元,同比增长6.4%。我市获授“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洋种业之都”称号,海洋预制菜产业集群成功纳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库。

  向高、向新、向绿,威海产业发展攥指成拳、合力致远。八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产业链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正在慢慢地加强,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见成效。

  位于高区初村镇的柏林圣康空氧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拿下两个“唯一”——它是全国唯一一家可以生产低压制氧机的企业,同时也是唯一一家使用智能机械阀制氧技术的制氧机生产企业。这一鲜明优势,让企业今年订单已突破2亿元。

  前不久,我市包括柏林圣康在内的18家企业上榜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全市“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56家。

  大抓经济,企业是主体。我市一直注重分类抓好企业培育,将全市企业分成已过百亿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企业、200家冲击新目标企业、200家后备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类型,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制定分类培育措施,通过推进实时调度、要素保障、问题会商等工作机制,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也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我市既要“大象起舞”,也需“蚂蚁雄兵”。

  一台发动机的制造需要上千把刀具,威硬工具做到了超过70%自主研制,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国内领跑,打破国外垄断。

  “小巨人”有大能量。为了让更多“小巨人”站起来、强起来,近年来,我市在全国首创“政产研金”联合的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培育方案,以更精准、细致的培育机制,给予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我市鼓励企业从单项应用或局部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着手,从上云、上平台起步,逐步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

  威海瑞沐精工科技建设数字化注塑车间先后共投入2000多万元,收获的是整体生产效率提高95%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80%,经营成本节约20%以上。“智改数转”正在慢慢地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有效实现降本增效。

  如今,“智改数转”在我市全行业提速扩面,十条优势产业链已实现“智改数转”示范标杆全覆盖,全市共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项目139个,海洋生物食品、时尚创意(服装)入选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大批企业正借助数字化转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产业生态和政策环境的双重培育下,我市专精特新公司数迅速增加,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达到71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公司数近两年接近翻番。这些“精而壮”的中小企业正慢慢成长为我市重要的产业创新策源地。

  推进节能降耗,厚植绿色底色。今年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等11家企业进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名单,21家企业(单位)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我市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做法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建设经验被发文推广。

  传统企业通过发展服务型制造,实现了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威海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成为省内继青岛市、济南市之后第三个荣获这一称号的城市。

  回望2023年,传统优势夯实塑强,新生优势加速凝聚,未来产业加力布局,威海先进制造业挺起“产业脊梁”,为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更持久的动力和底气。

  放眼未来,威海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沿着高质量方向稳步前行,定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临近年底,威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内依旧一片忙碌,三个生产工厂、几百台设备全负荷运转,数万只刀具在加紧生产。“今年即将完成既定销售目标!”公司CEO赵乐说。

  威硬工具主要生产汽车活塞用的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刀具。从白手起家到行业领军,再到打破国外垄断,20余年来,企业从始至终坚持做好刀具这“一件事儿”,一步步成长为国内首家具有大型发动机生产线刀具管理和研发、生产能力的制造企业,掌握国内定制化高端刀具领域的话语权。

  从车间转场来到企业展厅,一台台展列的刀具产品,看似平平无奇,但却个个“身藏绝技”。

  一款金刚石密齿铣刀,用在变速箱的关键部位,客户因为这款刀具被“卡脖子”,便找到了威硬工具。“它的加工精度在0.001毫米级别,又是每分钟2万转的高转速。刀上面有20多个齿,对所有齿后角有不同的齿形和角度的要求。”赵乐介绍,技术人员经过6个月的反复试验后,产品投入市场,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再看一款立方氮化硼球笼铣刀,小小一把,看起来不起眼,但过去只能由德国人生产。如今,这款刀具被威硬工具研发出来,价格只有进口刀具的三分之二。

  在威硬工具,几乎人人都是“技术员”。企业以技术立厂,从董事长到总经理,再到材料研发博士、开发工程师以及销售人员,人人懂技术,这样一支全链条的人才队伍,确保企业永葆创新活力。“我们坚持做非标定制化刀具,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出售的收益的8%,很多技术实现从无到有,国内领跑。”赵乐说。

  自主创新技术是拓展市场的“敲门砖”。2021年,威硬工具设立潍坊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潍柴及潍坊地区刀具整包业务。同年成立江苏控股子公司,为苹果供应链提供刀具产品,正式迈入消费电子刀具领域。去年又在湖北十堰成立子公司,立足东风市场,辐射整个中部地区。

  眼下,企业又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去年开始,威硬工具迈入了部分电动汽车的刀具供应链,开拓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新赛道。

  今年,凭借行业内精而专的原创技术,威硬工具登上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这进一步坚定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我们不间断地积累工艺经验、更新设备,与时俱进,希望能研制出更多国产刀具,在高端制造领域发挥作用。”赵乐说,接下来企业在深耕汽车领域的同时,将慢慢地过渡到消费电子领域,继而向航天航空、重工、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进发。

Copyright © 2014-2022 ray雷竞技app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