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3868690070

新闻资讯

商务周刊:后PC时代的消费电子之王

  不要以为3D是本届CES上的主旋律,那是去年的情形,今年如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掌门人盖瑞夏培罗(Gary Shapiro)在CES开幕演讲中指出的,最大赢家是联网电视(Connected TVs),“在CES主厅,主题是联网电视,3D、、大量的应用和高清画质,使得电视屏幕变成了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连接性的家庭影院。”CES上,至少有24家电视制造商展示了他们的联网电视。

  联网电视与互联网电视(Web TV)到底有何分别,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官方没有给出确切的说明,但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肖恩杜布鲁瓦克(Shawn Dubravac)说:“联网电视不是把互联网接入电视那么简单,而是互联网与电视的联姻。”事实上,互联网电视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电视如何接入互联网也已经不是问题,但多年来,电视的互联网接入功能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形同鸡肋。调查显示仅有一半左右的用户会真正使用电视的宽带服务,而市场研究公司SNL Kagan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165万户拥有互联网电视的家庭中,仅有2%使用它来看网上的好莱坞电影。“拥有和使用之间还有巨大的鸿沟。”Parks Associates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科特奇弗(Kurt Scherf)说。

  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围绕联网电视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没有成熟能与电视互动的入网设备和内容不够多,不同设备间的通信技术标准也不统一。

  但现在形势已发生了转变。首先是网上的内容源已经足够丰富,一些著名的视频网站或付费电影网比如Netflix、Hulu Plus、YouTube和许多网上电视台的片源上涨的速度非常快。美国最大移动公司CEO伊万赛登柏格(Ivan Seidenberg)在其CES主题演讲中指出,5年前,网络内容只有10%是视频,现在超过一半都是,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达到90%。

  其次,网络环境和技术进步今非昔比。3G4G网络的建设大幅度的提升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赛登柏格介绍,以往在宽带网络上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需要耗时4.5小时,而在Verizon最新的光纤网络上只用花费4.5分钟。“最后,你的家将会成为一个智能中心,能够管理你所使用的能源、健康、安全系统和电器。”他说,整个实物世界都会变成类似于信息系统的智能网络,“我管它叫高智商网络”。

  而WiFi这样的技术正在无孔不入的填补蜂窝网络的空白。WiFi联盟市场总监克莉戴维斯(Kelly Davis-Felner)告诉《商务周刊》,WiFi联盟里有20家电信运营商,他们正在积极部署WiFi“热点”以减轻自己网络的压力,比如AT&T在一个城市地区每天通过WiFi的数据传输量达到了2个TB(1TB=1024GB)。

  如今WiFi功能慢慢的变成了PC、手机、平板电视、投影机、数码播放器等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标配,克莉介绍,2012年WiFi设备发货量预计能够超过10亿部。同时,家电生产商也很欢迎WiFi技术,他们正应用这项技术把所有的家电设备联系在一起,以进行“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对话”。

  在CES上,大会会刊的封面广告由一家中国公司华为投放,广告图片上一只华为E5无线路由器在一条牛仔裤中,不注意看还以为是牛仔服品牌Levis做的广告。也许华为意在突出E5的小巧。这款被称为“iPad最佳伴侣”的无线猫用起来的确十分便捷,最多可支持5个WiFi用户同时在线,还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可连接PC、手机、游戏机、数码相机等设备。

  此外,海尔今年继续在CES展示其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无尾电视”,即没有电源线、信号线和网络线,靠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上的支持的电视。海尔企划部的白冰告诉《商务周刊》,这款电视的磁场辐射达到国际认证标准,今年海尔会有小型无尾家电上市。海尔2006年创立的U-home智能家庭解决方案,旨在使主人出门在外也可控制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其中应用了通信交互、识别、节能和材料等多种技术等。

  “当各种各样高智能和高灵敏的CE设备都相互连接起来,并支持云应用,就意味着科学技术产品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易用。”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副总裁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撰文指出。未来4年里,将有70%以上的消费电子设备,包括电视、收音机、玩具、相机和复印机都将联入互联网,所有的消费电子设备无论大小都会通过SoC(系统级芯片)处理器随时随地上网,且拥有一个IP地址(别担心IP地址即将用完,IPv6即将启用),云计算协议将把这些设备和云连接起来。在解决能力强大、资源集聚的云的支持下,即使相对傻瓜的设备也可以变得智能。

  这些设备的功能除了传统的数据处理和系统控制之外,还有高速通信功能。通过WiFi和宽带网络,它们能主动寻找数据、内容和服务。你只需确保你的设备有WiFi接入环境,保持互联,以及决定数据流向哪里。

  这是一幅未来消费电子设备的应用情境:需要打印比你的打印机尺寸更大的图片,只需通过你的打印机购买24小时送达的打印服务即可。想要一张纸版照片?直接通过数码相框打印。喜欢收音机里的一首歌?直接摁下收音机的按键购买,并存储到云中的音乐收藏夹中。CE与社交网络媒体的交融并不只发生在手机上,而且发生在电视和收音机上。

  这样一来,PC的网络应用中心地位被取缔,电视厂商们将为之兴奋,因为大屏幕的电视在很多人看来,是三屏环境(手持的手机屏、桌面的电脑屏和卧室里的电视屏)中最具协同价值的一块屏幕。想象一下:几十年来电视都作为一种有限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而不远的将来,电视势必取代PC变成零售终端、海量节目的按需点播器、游戏终端,也可以把我们连接到社会化媒体,存储我们的照片,向别的设备发送内容,让我们安排编辑过的EPG(电子节目菜单),以及接收网络音频文件或电子邮件

  这其中显然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空间。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说:“我觉得电视将成为下一代电子商务的绝好平台。”

  市场也正在按照电视厂商们的如意算盘大步向前。据Display Search统计,2010年联网电视的销量达到4000万台,预计2014年将有1.18亿台联网电视在全球卖出,iSuppli更是大胆预测这一数字是1.48亿台。索尼内部的调查显示,网络连接性是主要的电视销售推动因素之一,仅排在价格和画质之后名列第三。

  但作为一个全新的跨产业“破坏性创新”,联网电视最大的成长烦恼还在于目前的技术标准太多。比如在人机交互的体感控制管理系统方面,除了微软的Kinect,英特尔与夏普也联合推出3D体感套件,以色列3D传感及识别技术厂商PrimeSense的技术则是很多电视厂商的共同选择。

  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有基于Linux、Unix和Android的,软件平台有GoogleTV、雅虎TV、苹果TV和微软。三星、索尼等大厂在押宝Google或微软的同时,也都有自己的软件系统。而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电视厂商则多是处于观望和骑墙之中,比如海尔在CES上推出了同时支持“Android+高通”和“微软+AMD”的一机双卡网络电视,静待两大平台的输赢结果。

  其次,电视和其他消费电子设备之间的硬件标准千差万别,它们之间怎么来实现互操作,谁操控谁,公共数据存储在哪里,信息安全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都是大挑战。正是这一些难题使得数字家庭多年来仍只能停留在CES的展厅里。

  “这是一个市场不断成熟的过程,现在家电厂商还在考虑怎么样把各种家电设备相互联系起来创造价值,电力公司也刚刚在考虑怎么用WiFi技术来进行智能电网的开发,所以应该在5年之内会有新的趋势发生。”WiFi联盟市场总监克莉对《商务周刊》说,“市场要逐步发展来说,合作伙伴关系非常很重要。”

  她的观点和CES上演讲的时代华纳公司主席兼CEO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不谋而合。“一个公司不可能实现无处不在的TV(TV Everywhere),所有人都去参加了才有机会,包括运营商、渠道商、卫星公司和其他相关方。”比克斯说。

  因此,人们在CES上看到各家电视厂商都在大打同盟牌。三星显示事业部总裁兼首席设计师Boo Keun Yoon把自己在CES上的主题演讲变成了一场合作伙伴的party,他一气儿请来了Camcast公司CEO布莱恩罗伯茨(Brian Roberts)、时代华纳有线的CEO格伦布里特(Glenn Britt)、Hulu的CEO詹森基拉尔(Jason Kilar)、Adobe公司CEO山塔努纳拉仁(Shantanu Narayen)和梦工厂(DreamWorks)CEO杰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上台介绍各自和三星的合作。比如梦工厂的工程师将与三星团队一起工作,以创造更好的付费3D产品。Boo Keun Yoon强调,消费电子的下一件大事是人性化(Human digitalism),“持久成功的科技是让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变得更聪明更快乐的技术,而不是要求我们变得更聪明才能用它们。”

  强调自己将专注于电视而不做PC和手机的松下,曾于2008年首家推出联网电视。松下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部门总裁Shiro Kitajima在CES上发布了名为Viera Connnect联网电视系统,他宣布松下将与三洋一道在其好莱坞实验室建立一个“3D创新中心”,并与克莱斯勒合作开发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此外,松下还将与GameLoft公司合作开发游戏软件,携手在美国首次推出3D频道。

  到2014年,70%的消费电子产品将具备互联网接入功能。联网电视与其他消费电子设备的连接,离不开各种应用,鉴于很多独立软件应用开发商和ISV都瞄准了联网电视的应用“蓝海”,去年三星发布了世界上首台3D LED电视,和世界上第一个面向高清电视的三星App Store。如今这样的平台已经有200个应用,总计被用户来下载了100万次。为鼓励开发者的开发应用,三星还不惜重金悬赏。一款名为We Draw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就获得了20万美元的奖金。

  这就是CES。在这里,你每一天都被数不清的利好消息所包围,仿佛理想国明日就会实现。但现实却并不一定如此乐观。比如在CES开幕前一个月,Google向支持其平台的东芝LG和夏普等发出通知,要求他们放弃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展上展示其Google TV产品,原因是该平台还不够完善。

  其实,从CES上的一些细节也能看出,联网电视的理想国还路漫漫其修远。在1月5日松下的发布会上,其总裁Shiro Kitajima左臂被当场佩戴上一只Body Media公司的SenseWear袖带,这是一种在减肥和瘦身市场销售的可佩带身体监测器,它能够最终靠无线网络传输各项人体健康数据。演讲者本想让全场观众在大屏幕上看到Kitajima先生的身体健康指标,将来用户都能够通过松下Viera Connnect联网电视使用这一产品。但在尴尬地等了一分多钟之后,大屏幕上并无任何反应。Kitajima笑着解下袖带说,“将来等通信网络融合畅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这一服务了。”

  专访索尼集团执行副总裁、消费/专业电子及部件集团总裁吉冈浩

  《商务周刊》:互联网电视眼下很热,但说到底它是一种对传统广电产业的破坏性创新,现实中会受到传统广电产业的限制。您认为互联网电视发展的障碍和瓶颈有哪些?

  吉冈浩:我们大家都认为重要的是消费的人观看电视的习惯。网络时代,慢慢的变多年轻人观看电视的方式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它们利用互联网接触电视。以往广电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内容素材,但通过电视来检索和寻找目前还不很方便。从用户使用习惯和生活方式来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看电视的同时还要上网,并发布自己的感受,所以人们欣赏和使用电视的习惯正在改变。在一个电视画面上实现检索、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切换,这种多功能的使用肯定将成为一个未来的趋势。

  家庭一般有多台电视,在不同房间、不同成员生活小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提供合适的产品选择,让他们个性化使用。今年CES上索尼参展的主题之一就是“重新定义电视”。我们大家都认为电视的使用方法和观赏方法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者的体验亦将被彻底颠覆,我们致力于引领这种趋势。

  《商务周刊》:目前互联网电视的操作系统和芯片的竞争格局还不明朗,索尼现在是自己的平台和Google TV两个平台同时在用,如果未来Google平台被微软平台或其他平台打败,索尼会不会选择别的平台?

  吉冈浩:索尼本身有自己的操作平台和模式,这样的平台我们会逐渐完备。Google TV是一个新的、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可能性是很多的,我们也会继续扩展。同时用两个平台也与我们的用户群划分有关系,使用Google TV的多是年轻用户,他们会更愿意和更习惯使用互联网,而年纪大的用户则可能更注重电视方面的体验。三星的互联网电视有自己的平台,也有Google的平台,索尼也是这样。现在此阶段,还很难说哪个平台会成为主导平台,随着未来发展,顾客会做出选择。

  吉冈浩:首先我们在很好的2D电视基础上增加3D的功能。2010财年,10%的销量是3D电视,2011财年,这个比例是25%,3D比例会不断的提高。在3D领域,硬件和软件应该是鸡生蛋、蛋生鸡的环环相扣的关系,《阿凡达》引起了观众兴趣,大家才会关注内容,但同时更要有好的硬件产品去支持。索尼在产业链上正在做很多努力,索尼影视正在和计划推出大量优秀3D影片,索尼电脑娱乐也有很棒的3D游戏内容。在美国,我们和Discovery 、Imax一道将推出24/7的名为“3net”的3D电视频道,很快就会上线。

  《商务周刊》:那么今后的电视竞争是否从硬件转到软件和服务?索尼有哪些优势?

  吉冈浩:不光是电视,包括手机等其他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硬件以外的软件和内容都在慢慢的变重要。但电视的画质决定人们的视觉享受,所以它的硬件依然最重要。2010年索尼新的电视战略处于启动状态,索尼电视产品设计采用“浑然天成”设计,技术上3D产品慢慢的变多,内容也在逐渐丰富,包括电视、游戏、音乐,以及在数码影像领域推进个人创建3D内容的努力。2011年是整体战略继续推动和加强的状态,3D解决方案和内容会更为丰富,也会提供更为个人化的使用体验。

  近10年来最具创新力的公司Google、苹果和Facebook,都“傲慢”地缺席了本届CES,但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1月初飞往旧金山的美联航飞机上,乘客可点播一部名为“The 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的电影,它以Facebook的创始人为原型,剧本由一部名为《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小说改编而来。这部荣获金球奖4项大奖和奥斯卡8项提名的影片的结尾字幕说,“Facebook目前市值已达250亿美元”。事实上这是影片上映时(2010年10月)的数字,到现在4个月不到,由高盛主导的最近一轮融资中,Facebook获得了500亿美元的估值,接近Google的1/3了。作为一家还没有上市的公司,这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壮观。在硅谷,人们都在谈论Facebook何时将超越Google成为互联网之王。

  这部精彩的电影把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塑造成了一名“努力变成混球”的网络天才,还暗示他创办Facebook的动机源于无聊的“力比多”因素:因为被美貌的女生拒绝,懊恼之余他连夜捣鼓出一个美女PK的小网站Facemash,就是Facebook的前身。我特意查了一下,实际上马克和他相貌平平的(unfortunate looking)华裔女友相恋8年,感情稳定,在创业路上风雨同舟。所以这一部优秀的电影应是杜撰的成分居多。但影片把扎克伯格比作继比尔盖茨和Google创始人佩奇、布林之后改变世界的天才,这一评价无论从财富积累和对科技界的影响来看都不为过。

  2010年7月,创办仅6年的Facebook用户数超过5亿人,高盛提供的文件显示,在去年的前9个月里,Facebook的营收达到12亿美元(主要来自在线广告),比一年前同期的4.5亿美元增长了近180%,净利润则由不足5000万美元猛增至3.5亿美元。但据说在大学时就拒绝微软数百万年薪工作机会的扎克伯格并不急于赚钱,仍把公司重心放在继续扩大Facebook的巨型用户网络上,为了冲销急速增长的成本才允许同事想出了一个他“可接受”的赚钱模式。这与当年迟迟不让公司赢利的佩奇、布林何其相似。

  Facebook和Google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在线广告,Google更能赚钱,但在很多人看来,Facebook的想象空间比Google更大。分析人士指出,当人与机器交互转变为人与信息网络交互时,Google取代微软成为时代霸主;而当人与信息交互的网络转向以人与人交互为核心的网络时,占有信息和应用的Google与占有人际网络的Facebook之间的竞争将以后者胜出而结束。

  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twise发布报告称,2010年3月,社交网站周访问量在美国网站总访问量中所占比例为7.07%,首次超越的7.03%,成为美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Hitwise用“里程碑”来形容这一事件。

  Facebook还在不断膨胀壮大,它在未来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可能包括扎克伯格在内都无法看清。清楚的是,拥有5亿多人在其中沟通交流、玩乐、打发时间的Facebook,可以很轻松地成为最大的通信平台和广告平台;访问量和访问时间超过Google,意味着Facebook正取代前者成为互联网的大门;而由于Facebook屏蔽了Google的“爬虫”,Google“整合全世界信息”,打造广告王国的梦想就会遭遇卡壳它无法了解这5亿多人上Facebook时在想什么、玩什么、需要什么。

  而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和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商家来说,会发现Facebook是一个多么理想的营业销售平台。沃尔玛已经在Facebook上做起了团购销售当某商品的购买人数达到一定量级时,给予对应的折扣,销售额的直线上升令沃尔玛感到惊讶。福特汽车把它的新车发售会也移到了Facebook上,因为它发现这比在著名的“超级碗”体育场开发布会影响更大,传播更广,投入的成本却非常低。对于娱乐业来说,SNS更是绝佳的发布平台。“想象一下,你通过Facebook得知80%的朋友都在看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时,你会怎么做?”Parks Associates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科特奇弗说。

  无论是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视,这些B2C的联系都需要经由大大小小的屏幕,因此,虽然Facebook没有参加CES,但社交功能已成为消费电子的“标配”。在展厅里Facebook和Twitter等的标志出现在几乎所有的电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屏幕上,记者们人人都在谈论Facebook和Google之争,就连英特尔SandyBridge发布会门口的看门胖阿姨,也向进不了场的博客、记者们不断高喊:您可以上Facebook看我们发布会的直播!

  最近Google的“换帅”(创始人佩奇接替施密特出任CEO),也多被普遍解读是为欲更强势的应对Facebook等的挑战。

  虽然互联网与电视的联姻是CES的主旋律,从会场外Sprint的巨幅广告到几乎所有平板电脑上都有Andriod的绿色机器人(62.100,-2.90,-4.46%)标识。虽然上一代互联网霸主雅虎率Skype等互联网公司参加到CES中来,Google官方在CES上的亮相,却仅限于其负责Android系统的高级工程师Mike Cleron在Verizon总裁的主题演讲中出场。据肯奥莱塔的《Googled》(《被Google》)一书记载,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早年倒是热衷于逛CES,但现如今作为网络帝国的领导人,正值换帅当口,二人肯定也无法分身前来CES重温旧时光。

  Cleron介绍了即将发布的名为“蜂巢”(Honeycomb)的Android 3.0版。这一版Android专为平板电脑而优化,有特别大程度的改动。它支持三点触控和4G通信功能,容纳了Google的几乎全部的产品:Gtalk、eBooks、Gmail、Chrome、YouTube、Google 3D Maps等等,在摩托罗拉Xoom平板电脑10.1英寸的屏幕之上,1280×800高分辨率和触控操作都有较好体现。

  Android来自Google在2005年的一次悄然收购,业界估计此次收购大概只花了约5000万美元,是Google最便宜的收购之一。它收购DoubleClick和YouTube分别花了31亿和16.5亿美元。《被Google》一书中透露,有一天佩吉走进施密特的办公室说,有一个企业叫Android如何如何不错,施密特说:“好吧,我们考虑一下收购它吧。”佩吉说:“我已经把它收购了。”要知道,施密特才是名义上的CEO。

  如今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和iPhone分庭抗礼,在平板市场与ARM组成的“AA”组合更是没有对手,Android平台每季度带给Google大约10亿美元收入,使Google在2010年占据了美国移动广告市场60%的份额。在网友投票和Google自己的评价中,Android都名列其近几年最成功的经典收购案例。

  但搜索巨人面临的一个尴尬是,这家以一种搜索算法起家的网络公司虽然进入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终端在内的无数行业,但迄今为止,其收入来源仍然几乎全部来自广告,它是一家技术型的广告公司或媒体公司。Google强大的基础在于,它的技术能为广告商省钱增效,但它面临的风险在于,一旦其广告模式的效率被另一种技术方法或模式超越(比如SNS或微软的Bing),其根基便会变得极为脆弱,王国衰落的速度会和当初崛起的速度一样快。从这一点来说,它应该比PC时代的软件巨兽微软更有危机感。

  近10年来公认最具创新力的三家公司Google、苹果和Facebook中,以“消费电子”为本行的是苹果公司,资历最老的也是苹果(它们分别创立于1998年、1976年和2004年)。当然,最有故事的也是苹果。三家公司的掌舵人都是极有个性的天才,但苹果也许是最有个性的。比如虽然它是美国消费电子协会的会员,也年年收到邀请,但“消费电子之王”就是死也不参加CES,而且据说还把这作为自己商业战略的一部分,因为它标榜“自己就是潮流”。

  今年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把专为苹果家族配套产品而设的iLounge展区面积扩大了两倍,参展商达到200多家,占参展企业的约10%。其实即使在iLounge之外,CES的4个主展馆中你也随处可见“Made for iPhone、iPad、iPod、iMac”的各种产品,包括难以计数的各种创意无限的套子、支架、底座、固定器、屏幕布、音响等等。发烧友们都在谈论iPad 2今年何时发布,新款会不会有摄像头和更多的USB接口等等。在数不清的平板电脑展台前,讲解员会向你不停唠叨该款产品比iPad如何如何更好。甚至有展商为了凝聚展台的人气搞抽奖活动,奖品不是自家产品,而是iPod或iPad。

  令竞争对手艳羡的是,即便乔布斯称为“顺便玩玩”的Apple TV,销量也轻松突破100万台。有人说,现在即使乔布斯宣布苹果决定卖一块废铁板,估计也会有无数粉丝排长队抢购。

  但苹果的号召力毕竟不是靠作秀秀出来的,就创新力而言,它的确高人一筹。说到底,现如今最热门的消费电子设备中,CES上大热的平板电脑是苹果2010年刚刚一手撬开的市场,而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则是苹果2007年重新定义的。在那之前谁都不清楚主流的智能手机会向何种样子发展,而现在方向很明确:大屏幕、大容量、触控屏,并还有最重要的,有一家配套的应用程序商店。

  而苹果的底气也源于这种创新力。它毫不掩饰地坚持封闭路线和掌控一切的风格,不买任何人的账,而到最后,赢家居然总是它。当年和苹果谈判中似乎很强势的中国移动,现在还是要面对现实引入iphone。这与在美国本土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几年前和苹果谈判不成一拍两散的Verizon,1月11日CES刚落幕就在纽约召开特别发布会,宣布和苹果合作推出CDMA版iPhone手机。而4年前与苹果合作的AT&T据说已经赚了400亿美元,这几年它最头疼的事竟然是iPhone、iPad给它的网络带宽造成的压力太大了。就连Google为了成为iPhone上默认的搜索引擎,也得每年支付给苹果超过1亿美金。

  有任何人可以在消费电子领域挑落苹果的地位吗?目前来看,竞争对手拿出的产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能找到比苹果强的地方,但如果把硬件、软件、应用结合起来综合比较,苹果的平台优势无可撼动且还在逐步扩大。没办法,苹果的成功建立在“纵向一体化”反攻“横向标准化”的产业变迁基础上,竞争对手唯一可以寄望的,也许只有乔布斯的退休。

  《商务周刊》:Google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巨头,进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行业有哪些优势?

  Google发言人:Android让人们更接近网络。当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使用Android设备,通过手机上网并进行搜索,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更多网络搜索和更多获得广告收入的机会。Android的成长不仅对广大使用者是好事,对Google亦然。慢慢的变多的平台供应商与手机制造商开始创新、竞争,我们的手机就会慢慢的变好。

  此外,只有Android能使使用者更轻松地获得云服务。很多使用Android的设备会预安装Google手机应用程序,使得手机可以自动同步获取Gmail信息,Google Maps导航服务一直更新实时信息,Google的语音技术也已经融入到了设备中。

  《商务周刊》:从应用来说,现在Android平台上的APP增长还是不如苹果的App Store快,Google将如何来扭转这个局势?

  Google发言人:应用程序开发者是Android平台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正努力搭建起一个生态系统,让Android开发商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我们大家都希望尽可能多的跨设备、跨地域、跨载体帮助开发商排除困难和障碍。我们在44个国家免费提供Android Market应用程序,当然,也有32个国家的使用者是需要付费使用应用程序的,开发商可以在29个国家出售应用程序。目前Android Market上共有超过10万个应用程序,而在2010年5月时,Android Market上还只有5万个应用程序。

  《商务周刊》:从我们不难发现的情况看,目前Android有太多不一样的二次开发版本,支持了太多不同标准的终端,使得为这些终端开发通用应用几乎不可能,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Google发言人:这不是一个“能为而不为”的问题,而是每个操作系统都会面对的遗留问题。遗留是快速迭代必不可少的产物,它也将加速行业创新。Android是一个开放平台,设备生产者能自由的在其上修改源程序,以订制或禁用Android设备上任何类型的功能,如果一些人想要上市一款与Android兼容或者包括Google应用程序的设备,我们就要求这个设备能够随众的具有一些基础的兼容条件,以确保使用者能拥有持续不断的体验,也给开发商们一个固守的平台。实际上,消费者手中如今已经有超过145种兼容性设备。

  Google致力于公开,公开则意味着定制化,定制化推动了创新和消费的人选择,我们并不信奉“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

  《商务周刊》:Google既和多家终端商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又自己做手机,怎么样保持其中的平衡?

  Google发言人:Android给市场已存在的现状提供了另一个选项免费。任何开发商都能够正常的使用Android开源平台,任何手机制造商都能安装Android。Android在现在和将来都会继续做一款由世界各地不同人群集思广益创造出的产品,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不信奉“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款操作系统,而后让他们的手机与众不同。

  《商务周刊》:Google对移动互联领域的创新走向有何预测?Google在其中的使命是什么?

  Google发言人:在能够连接网络之后,移动电子设备已逐步转变成先进的电脑。智能手机则不单单是一部小巧、强大的电脑,它和电脑之间的差异使其显得愈加卓越。最新的智能手机比人类首次登月时使用的电脑更强大,而强大移动硬件与优秀数据连接相结合,意味着现在你可以把100万台电脑的力量装进口袋里。一台智能手机就是一台便携式电脑,其中的软件可以让你轻松的使用手机上的硬件功能,比如手机上的照相机、扬声器、喇叭、加速计、触屏、GPS和指南针。目前已经有一半以上的网络流量来自于移动电子设备。很多分析师预测,智能手机在几年内将会比PC卖的还多。Google的目标是打造能够在多台设备和多个平台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的创新移动应用程序。

Copyright © 2014-2022 ray雷竞技app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