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两会访谈|让更多“国之重器”挺进碧海深蓝
来源:ray雷竞技app 发布时间:2024-06-30 07:18:46详情介绍
习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学习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特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分享认识和体会。
30多年来,万步炎和团队始终秉承“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一信念,逐梦深海,从领衔研发我国首台深海钻机,到研制“海牛号”系列并不断刷新深海海底钻机钻深世界纪录,一步步见证我国深海资源与地质钻探装备技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的转变。
2021年4月7日,“海牛II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我国南海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成功钻进了231米,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图为“海牛II号”进行海试。 湖南省委宣传部供图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请谈谈您对此的认识和理解。
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把强化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实现经济复苏、塑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积极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习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没有创新的勇气、信心和能力,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必须以强大科技作支撑。只有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我们团队20世纪90年代研发出我国首台海底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2021年4月我们研发的“海牛II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成功钻进了231米。从最初的钻进深度不到1米,到20米、60米,一直到目前领先世界的231米,30多年的科研经历使我深深感到,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强大要靠我们自己,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我们中国人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志气。如果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那是卡不住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我们的目标就是星辰大海。下一步,我们团队将向着更深更广阔的海底探索,让更多“国之重器”挺进碧海深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请您谈谈如何看待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形势任务。
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科技发展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可以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深海钻探方面,我们团队已经在太平洋等大洋,在我国南海、东海等海域钻出了2000多个“中国孔”,完成了多座国际海底矿山的普查勘探,也结束了我国依靠租用国外钻探船开展海域可燃冰勘探的历史,并且开创了我国利用海底钻机开展深海工程地质勘察的先河。这其中所有核心关键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目前我们拥有150多项国家专利,16项国际发明专利。可以说,我们已经将深海资源与地质钻探的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和拓展,我国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要清醒认识我们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必须有危机意识,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中国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能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有可能先一步做出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门部署。习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也是一名教师,请谈谈您对此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既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要统筹谋划、协同前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科技创新的高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校科技工作者和教师责无旁贷、任重道远。要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打通从教育强、人才强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通道。加快高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高校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