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下午2点,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井下22名工人被困。1月12日凌晨1点30分,省煤田地质局接到救援指令,第一时间召集115名专业救援人员整装出发,与时间赛跑,同死神竞速,高质量执行了1号、6号、9号、11号钻孔任务,为最终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作出了应有贡献。
1月10日下午2点,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笏山金矿井下240米处发生爆炸事故,22人被困井下600多米处,情况万分危急。12日凌晨1点30分,省煤田地质局接到救援指令,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组织115名地质、水文、测井、机械、物探等专家和救援骨干人员,集结3台车载钻机火速奔栖霞。
首先接到救援指令的第二勘探队(省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立即发出号令,100多名救援人员从睡梦中应声而起,火速奔赴位于嘉祥县的救援基地。一些没有接到任务的职工在听闻消息后,自发赶到现场参与装车工作。仅用了1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救援设备的装车工作。“救援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接命令后立即赶往装车现场,这是常态。”救援人员徐大峰说。
12日凌晨2点半左右,第二勘探队6辆大车从基地出发,奔赴远在600公里以外的栖霞金矿事故现场,历时8小时,于当日上午10点半到达现场,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救援队。“我们没距离优势,但是我们反应快、设备全、抢装车,才得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现场。”第二勘探队队长王效勤说,作为我省唯一的省级矿山应急救援中心,该队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应急救援体系:接到救援命令后,1小时内启动应急状态、2小时内完成装车、当天到达、当天开钻,3-5天打通生命通道。王效勤说,救援人员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设备一应俱全,随时整装待发,“就连一颗螺丝钉都一定要保证准备就绪。”
时间就是生命,事故就是命令。1月12日早上8点左右,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也接到命令,火速驰援栖霞救援现场。“多抢一分钟,就多一分希望”,为争取救援时间,部分正在淮南等工地职工没有来得及返回基地休整,克服身体疲劳、生活物资不足等困难,直接奔赴救援现场。12日晚上11点左右,所有救援人员、车载钻机就集结就位,严阵以待静候救援命令。
作为首批到达现场的第二勘探队,接到了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派的1号孔钻孔任务。“这里的岩石是坚硬的花岗岩,钻探难度很大。”王效勤介绍,现场花岗岩硬度为12-16级,是一般岩石硬度的5-8倍,进尺难、速度慢。由于时间十分紧迫,在1号孔施工现场清理工作还没有完成情况下,施工空间非常狭小,不得不临时改垂直钻孔为难度更高的“L”型定向钻孔。
13日凌晨3点半,在还没有完全具备开钻条件的情况下,第二勘探队上阵开钻。“我们以最快速度制定了实施工程的方案,对也许会出现的困难进行预判,不顾一切代价,破除一切困难,尽快打通生命通道。”王效勤说,在钻探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漏水,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即使能够顺利打通发现被困矿工,也会对他们的生命造成新的威胁,而救援人员通过精密预判、高超工艺、丰富经验,有效避免了漏水情况的发生。
3到5天,打通生命通道,尽快发现被困矿工。第二勘探队先后克服诸多困难,救援人员不分昼夜、坚守工地、轮班作业,18日凌晨5点03分,1号钻孔终于成功贯通至六中段,准确无误地打至靶点,没有发生漏水情况,没有发生任何偏差。从开钻到贯通,在中间因现场整体安排停钻12小时的情况下,实际用时不到110个小时,高质量地完成了钻孔任务。
经测算,1号钻孔井深近629米,打破了我国近年来矿山事故救援的井深记录。
1号孔贯通后,救援人员通过敲击钻杆试图与被困矿工取得联系,经多次尝试均没有得到回音,随后及时下放了生命探测仪,期待奇迹发生。但遗憾的是,依旧没有发现生命的迹象。根据救援指挥部安排,1号孔作为水位观察孔继续担负救援使命。1号孔的贯通,也为后期决策救援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第一勘探队接到的是6号孔钻孔任务,于1月15日中午开钻。这同样也是一条重要的生命通道,同时担负着备用排水孔的任务。“作为生命通道的2号孔、5号孔因为各种原因半途废弃,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既要速度,又要安全,还要精准,没有一支精锐的救援队伍、精湛的施工技术是不可能完成的。”第一勘探队队长单松炜说,从开钻到贯通的4天多时间里,40多名救援人员面对漏水、气温骤降等困难全员上阵、争抢时间,冒着从钻机上方钻杆倾注而下的泥水坚持作业。
1月19日晚11点,在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下,6号孔顺利完成了井深554米的钻孔工作,并留有18米未贯通,作为救生备用孔提供救援帮助。经陀螺仪测孔,该钻孔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原定靶点正上方。这是现场唯一一个未经纠斜垂直达靶位的钻孔。
在省煤田地质局两支救援队伍出色完成了1号、6号孔钻孔任务后,又分别接到了救援指挥部下达的9号孔、11号孔的钻孔任务,直到1月24日上午10点,风井清障到达四中段,现场指挥部通知停止钻进。从接到救援命令到成功救出被困矿工的12天里,全体救援人员一直坚守在钻机上,向目标靶点精准靠近。
灯火不熄,昼夜不停,全力以赴。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中,省煤田地质局救援人员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奉献的“四个特别”精神坚守在钻机,不计个人得失,不惜所有代价,穷尽一切手段,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王文忠接到救援命令后,从淮南施工工地启程赶赴救援现场,途中得知徐州铜山老家的母亲生病住院,“老母亲今年88岁,夜里从床上滚下来,摔坏了身体。”面对紧急救援命令,他“过家门而不入”,在经过老家时未作片刻停留,直奔事故救援现场,一干就是四天四夜,每天只休息两小时。长时间作业,把这个“铁人”累感冒了,直到第5天,才从工地撤下来。
救援队伍中有一对“父子兵”:父亲单进、儿子单世民。在栖霞金矿事故发生时,单进的岳父不幸去世,但是在接到救援命令后,他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家里的事情你就别分心了,争取早一天把人救出来。”带着家人的嘱托,单进没有犹豫,日夜作战。岳父发丧之日,正是1号孔开钻的关键时刻,作为机长的单进带领着工友们奋战在钻机上。儿子单世民今年22岁,他跟随着父亲选择了钻探事业,吃在钻井、住在板房,好几天没日没夜地工作。“我们家三代地质人,地质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单进说,他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光荣的地质人,他和儿子更不能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刻丢脸。
马立胜是第一勘探队现场救援中最年轻的“90后”小伙。在执行6号孔钻孔任务中,地下的冰水从钻机上方喷涌而出,与岩屑混合成泥水从头顶倾泻而下。正在井下施工的马立胜和工友们无一人退缩,冒着泥水坚持作业,泥水淌满了全身,浸透了棉服、裤子、鞋子,山顶的寒风阵阵吹来,冰冷刺骨,但是他们根本顾不得这一切,在接近零下十度的环境中坚持作业,直到换班才从钻机下来换上干衣服,为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紧张的施工、长时间作业、巨大的压力,把孙学启累出了高血压,但他仅在医院做了简单检查和处理,就重新返回钻机,带病坚持作业。赵元强连续在救援现场72小时没有休息,打通1号孔后立即转战9号孔,直到施工正常。王勇养成了“拖延症”,每次换班都要拖上三四个小时才走。年轻的技术员戚钢曾先后参与霄云、万福事故救援,是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手,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坚持奋战,和操作工人一起上钻头、下钻杆,共同奋战在冰冷的泥水中,争取救援时间
12天,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展现出煤田地质人高尚的奉献精神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救援初期,没有热水,救援人员只能喝结冰的矿泉水,但没一个人叫苦。为了争抢时间,救援人员吃饭时露天蹲坐、狼吞虎咽、速战速决。在轰鸣的机器声中,他们长时间依靠厮喊交流,很多人嗓子都喊哑了。在数九寒冬的野外,钻杆冰冷彻骨,但是救援人员无人退后,都抢着搬。还有一些救援人员的手磨破了皮,胳膊、腿上流出了血,长时间作业双腿累到颤抖但是他们始终没放弃,“救不出兄弟,决不下工地”,是现场所有救援人员共同的信念。
救援不停,希望就在!1月24日,回风井井筒在钢丝绳的牵引下缓缓上升,11名被困矿工先后升井,现场救援人员终于如释重负、欢欣鼓舞,这是不分昼夜、不离不弃创造的救援奇迹。省委书记刘家义来到现场迎接矿工,当看到省煤田地质局的救援队伍时,亲切地表达了谢意。省煤田地质局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的重大使命,也获得了烟台当地政府、被困矿工家属、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在全社会赢得了尊重,树立了形象,展示了风采。1月25日,省煤田地质局在事故救援现场收到了省委、省政府赠予的“笏山救援争分夺秒、攻坚克难彰显担当”锦旗,这是对省煤田地质局救援工作的巨大褒奖。
救援过程中,省煤田地质局驻烟台单位、当地群众、志愿者通过种种方式向英勇抗战在一线的救援人员给予了巨大支持。研究院海岸带地质技术中心负责人杨继岳迅速调集了一批棉衣、棉帽、手套、自加热米饭等生活用品,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后勤保障。当地志愿者团队多次到救援现场、救援人员驻地宾馆看望慰问,先后送去了手套、袜子、矿泉水、火腿肠、润喉片等生活用品。驻地宾馆女老板主动无偿帮助救援人员清洗工作服。
在与被困矿工取得联系时,一名矿工通过管道递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与人民生死相依、生死相托,是党的承诺。在省煤田地质局救援现场,很多救援人员是党员,他们说,“只要一天救不上来被困矿工,党就永远都不可能抛弃他们”。救援人员在迎风飘扬的党旗下鏖战12天之久,重重困难面前,没有一人退缩、昼夜轮班战斗。他们用钻机把煤田地质精神深深地铭刻在齐鲁大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为深入开展人防宣传,普及防空防灾及公共安全知识,号召更多人加入人防宣传志愿服务队伍,3月1日,由青岛市人防办、青岛市文明办联合主办,...[详细]
丁再献先生骨刻文书法艺术创作的《福》出自龙山骨刻文中,字形似一酒器,亦有酒丰富完美意福也;福者,备也,百顺之名也。福祝天下好人,岁...[详细]
被誉为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书法家的丁再献先生,是东夷骨刻文的系统破译者,又是骨刻文书法艺术的始创者,丁老先生从破译出仅900字的东夷骨...[详细]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坚决拥护对张新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海丽气象吧丨10℃降温+10级阵风+雨夹雪 山东将出现降水、降温、大风天气
建党百年巨献!阎维文、张也、吕继宏等唱响大型交响组歌《最亮的火焰》,由文艺名家王晓岭、栾凯倾力打造!